锦州六佳薄膜发电产业园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

七月的锦州滨海,烈日炙烤着刚回填的土地。一台钻机旁,工程师李工摘下满是沙尘的防护镜,抹了把汗。他脚下的这片1200亩土地,即将崛起一座投资150亿元的薄膜发电产业园。但此刻,他和团队正与一场沙尘暴赛跑——必须在暴雨来临前完成最后几个钻孔的取样。

一边回填,一边钻探,翻斗车就在钻机旁穿梭,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危险。”李工回忆道,“但工期不等人,我们必须摸清这片海陆交界之地的‘地质密码’。”

这块位于锦州滨海经济开发区世博园东南角的土地,正是汉能集团布局东北的薄膜发电产业重要基地——六佳薄膜发电产业园所在地。作为锦州市201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其一期投资就达90亿元,将生产全球领先的柔性薄膜太阳能产品。

01 百亿项目的滨海挑战,特殊地质埋藏建设风险

锦州六佳薄膜发电产业园不是普通工业项目。它承载着全球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导者的技术布局,产品具有柔性可弯曲、质量轻、弱光性好等颠覆性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一体化发电、汽车应用、无人机等领域。

项目选址却给建设团队出了道难题。

园区坐落于锦州滨海经济开发区,这里兼具海洋与陆地的复杂地质特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具有典型的海陆交汇相地层特征,岩土空间分布规律性差,需要极强的专业鉴别能力。

更棘手的是,为赶工程进度,园区采取“边回填边勘察”的作业模式。现场数十台大翻斗车、推土机轮番作业,与钻探设备交叉施工,安全风险极高。

“这就像在流动的沙盘上做精密测量。”项目地质负责人王总工程师打了个比方,“填海造地区域的地质稳定性海洋性气候带来的强风沙环境地下水与海水潜在联系,每一个因素都可能成为后期建设的‘隐形炸弹’。”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属强震区,地震基本烈度达7度以上。在这片土地上建设高精度生产线,任何地质隐患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岩土工程勘察成为项目成败的第一道关卡。

02 三位一体勘察方案,透视地层的前沿科技之战

面对挑战,勘察团队创新采用 “空-地-下”三位一体立体勘察方案,这一策略曾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基地187米超高边坡勘察中成功应用。

空中之眼

无人机航拍率先登场,对1200亩场地进行大范围地形扫描。通过高清影像和三维建模,团队快速识别出场地内填土厚度差异区潜在软弱带等关键区域,为地面勘察精准导航。

地面攻坚

工程地质测绘组冒着海边强风沙,在场地内完成超过250个勘察点定位。钻探设备在回填区不断“打游击”——这边刚完成取样,那边推土机就推来了新土方。

团队累计调动5台钻探设备、1套静力触探设备及1套单孔波速设备,最多时33名技术人员同时在泥泞中奋战。

针对填海区复杂地层,团队创新应用双桥静力触探技术。这种连续记录的原位测试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耦合作业,电子自动采集、存储数据,作业速度是常规钻探的4-5倍,地层分层精度高,造价却不到常规钻探的三分之一。

地下透视

物探组采用微动探测技术捕捉地下岩层的弹性波差异。通过五边形阵列观测,结合钻探数据,团队精准绘制出隐伏构造的空间分布,标注出潜在的不利节理裂隙密集带

“最深的钻孔打到200米,揭露了38米处的岩脉侵入带和61米处的裂隙密集带。”物探组长指着岩芯样本说,“这些‘地质内伤’是控制场地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必须摸清它们的分布规律。”

03 解码滨海地质风险,科学方案化解建设隐患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团队揭开了这片滨海土地的地质密码:

填土特性与地基风险

场地主要为近期人工回填土,厚度变化大(3-15米),成分复杂,含大量块石(最大粒径超1.5米)。这种填土结构疏松、均匀性差,直接作为地基将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解决方案: 采用强夯结合换填的地基处理工艺。对厚度小于3米的填土区,直接挖除换填级配砂石;厚度大于3米的区域,则采用柱锤冲扩桩加固,形成复合地基。

地下水与腐蚀风险

场地赋存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受海水影响明显,水位埋深6-8米。水质分析显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解决方案: 建议基础采用抗硫酸盐水泥,并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结构采用重防腐涂层或阴极保护措施。同时设计排水盲沟和止水帷幕,控制地下水位。

地震效应与抗震设计

根据《锦州市地震烈度小区划图》,场地地震基本烈度7度。波速测试确定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特征周期0.40s

解决方案: 对重要厂房采用桩基础,桩端穿透填土层进入稳定持力层(圆砾层或基岩);结构设计考虑水平地震力影响,关键设备增设减震支座。

04 岩土参数赋能设计,新能源基地的智慧奠基

详实的勘察成果为设计团队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基础选型优化: 主厂房区推荐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桩径500mm,桩长25-30米,以穿透填土进入稳定的圆砾层;办公区则采用筏板基础,节约造价。
  2. 边坡支护方案: 针对场地东北侧形成的8米高填方边坡,建议采用格构梁+锚杆支护,坡面植草防护,防止雨水冲刷。
  3. 施工风险预警: 标注出3处地下水位异常区,建议基坑开挖时加强降水;识别出2条隐伏砂层通道,提醒防止开挖时发生流砂现象。

这些建议使设计团队及时调整了方案——将原设计的满堂基础改为分区差异化基础,节省工程造价约15%;同时优化了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节点设计。

05 从地质密码到产业高地,新能源基地的崛起之路

当最后一份土样检测报告录入系统,项目团队长舒一口气。这场与风沙、潮汐和复杂地层搏斗的战役,终将转化为产业园建设的科学基石。

六佳薄膜发电产业园的岩土勘察,不仅为项目建设扫清了地质障碍,更创造了滨海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新能源基地勘察的典范。

科学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正如沈阳鹏德环境科技的核心价值观,每一项严谨的勘察工作,都在为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在这片土地上量产,它们将把阳光转化为绿色电力,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那些在风沙中采集数据、在烈日下解析地层的地质工程师们。

用专业守护大地,用科技赋能绿色未来——这是岩土工程师的使命,也是现代工业文明最坚实的根基。

如今,站在项目现场的制高点眺望,昔日荒芜的滩涂已初现现代化产业园的轮廓。在精准的地质数据支撑下,主厂房区的桩基施工正高效推进。工人们操作液压打桩机,将30米长的预应力管桩精准打入设计标高——下方正是勘察报告确定的稳定圆砾层。

“没有前期扎实的岩土勘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高效施工。”施工现场负责人感慨道,“特别是在这种填海造地区域,地下情况复杂多变。有了科学数据支撑,我们心里才有底。”

 

【立即咨询】电话:13324085128 付工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