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识》读后感

推荐指数:★★★☆

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常识来解决,过于复杂的事情我们可能就需要反常识来解决。读完感觉这本书更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常识定义: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人类智慧,就是常识。简单来说,它大致由事实、观察、经历、见解,以及每天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组成。常识深深植根于法律体系、政治哲学和专业训练之中。

集体隐性知识Collective Tacit Knowledge 群体长期以来所共同经历的生产过程、事件、心理和认知体验构成的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的知识,这种知识以一种不言自明的形式存在。

常识推理的四大误区

1. 用常识解释个体行为产生的误区:总是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像激励、动机、信念这些我们意识到的因素上,而忽略了其他许多看似琐碎或无关紧要的因素。

书中举的是两个国家捐献器官的比率不同,最后其实跟人没有关系,跟捐献书的默认选项有关。另一个例子是人们在理性选择时更多是跟自己的偏好有关,你喜欢什么,你的选择更合理,也就更理性,自洽的行为。

2. 用常识解释集体行为产生的误区:相比于描写个体行为的心理模型,描述集体行为的心理模型更加糟糕。常识的解释会本能地让我们将思考回退到个人行为的逻辑上,所以我们对集体行为的解释总会掩盖事实。

微观-宏观问题Micro-Macro Problem社会学家试图解释的结果在本质上是“宏观”的,也就是它们涉及大量的人。这些结果的产生也受个人“微观”行为的影响,也就是人们所做的各种选择的影响。

文章举了游行与暴动之间的关系,每个个体倾向会随集体的行为而受影响。

3. 用常识解释意见领袖影响力产生的误区: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法则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两个假设的融合。第一,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具影响力;第二,这些人的影响可以被一些引发社会潮流的“传染”过程极大地增强。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具影响力的人确实比一般人更能引发社会潮流,但是他们的相对重要性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4. 用常识解释历史事件产生的误区: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的少,而正是这种错觉扭曲了我们对未来的理解。

三大定律

定律一:人生赢家都是概率赢家
你并不能做到预测结果,结果只能自己产生。想让成功稍微偏向你,只能依靠对概率的正确使用。
定律二:“搜索者”胜过“规划者”
不是每一个难题都要亲自去执行,在大多数时候,应该做一个搜索者。把注意力和资源,投注到寻找能够提供各种解决方案的人,这会产生更大的成效。
定律三:流行=大量的普通影响者+偶然的超级影响者
大多数的流行是通过大量普通的影响者,在某种特定的网络结构创造的适当条件下,影响了一群容易受到影响的人,所有以上这些最根本的因素都具备,流行才会产生。

  1. 快速反应>先预测
  2. 不断试错>先规划
  3. 系统思考>追求结果

两点法:将好的点子总结后应用到其他地方。

自助法:自助法根据丰田生产系统建模,该系统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公司,而且在各行各业都广受欢迎。丰田生产系统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系统应该按照“准时化”的原则设计,这样可以确保当系统的某个部分发生故障时,整个系统都必须停下来,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乍一看,这似乎不是个好主意(它曾经一度让丰田差点儿陷入灭顶之灾),但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迫使各部门迅速果断地解决问题,还能促使他们追踪问题的“根源”,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越过导致问题的直接原因,去弄清楚系统某个部分的故障是如何导致其他部分失效的。

试错的三大方法

  1. 运用现场实验法:我们不应该把实验当成一种要么产生“答案”,要么“没有答案”的一次性实验,而应该把它看作一个内嵌在所有事物中的持续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2. 运用至关重要的局部知识法:“高度现代主义”观念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忽视了与作用环境相关的局部知识的重要性,而倾向于建立僵化的因果关系思维模式。制订计划时依赖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具体应用环境的基础上。
  3. 运用非常规的解决方法——自助法:这个方法不仅可以找出哪些方法是有效的,还能确定在移除了某些故障、解除了某些限制或者解决了系统中其他地方的问题的情况下,哪些方法可能起作用。

思考“成功与运气”时应该避开的两大效应

  1. 光环效应:它颠覆了关于能力表现的传统观点——不是导致结果的过程的质量决定了对结果的评估,而是观察到的结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对过程的评估。如果我们对一种计划只能尝试一次,那么避免光环效应的最佳方法就是集中精力评估和改进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需要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业绩——一种直接评估个人能力,而不是通过结果来推断业绩的指标,因为这些结果可能受到个人控制之外的力量的作用。
  2. 马太效应:成功可以给你带来声望和认可,这反过来又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你获得更多实现成功的资源,使得你接下来的成功更有可能被人关注到并归功于你。社会衡量成功的标准大多为奖项、财富、花哨的头衔等指标,但是,每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用这些指标来衡量某人的能力,而不是根据其真正的能力来评估时,我们就该怀疑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因为,能力是能力,成功是成功,后者并不总能反映出前者。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